当前位置:

第 59 章

梦溪石Ctrl+D 收藏本站

  河南为殷商发源之地,自古人杰地灵,至宋太、祖赵匡胤选开封为都后,河南更是成为天下的中心,一时无二,北宋七帝八陵悉数葬于此处。

  然而随着宋朝南迁,河南也渐渐失去往日的地位,金人入侵之后,又轮到蒙古铁骑踏平中原,历史车轮滚滚向前,中原百姓遭遇一次又一次的战火。等到本朝太、祖得天下,也已经是一百多年后的事情了。

  当年太、祖皇帝途经战乱刚刚平定的巩县时,却发现原先威严肃穆的宋帝陵早已遭遇了毁灭性的破坏,几乎所有地面建筑悉数被毁,荒芜的田地上到处都是残破凌乱的石刻,早已辨认不清原来的面目,而其中北宋高宗,孝宗,徽钦二帝等陵寝更是在前元朝廷的默许下被大肆挖掘破坏,触目所及,遍地疮痍,惨不忍睹。

  据说当时北宋几位皇帝甚至连骸骨都被挖出来烧掉,更有无数宝物被进献给元帝忽必烈,被用来装饰寺庙。

  有感于此,太、祖皇帝下令将那些已经被掘开盗洞的帝陵重新填上,加以修葺,禁止百姓樵采,又命当地官府安排民户进行看守,并酌情减免那些守陵百姓的赋税,这才遏制住了盗挖的风气。

  然而这已经是大明开国时的旧事了,帝陵毕竟就摆在那里,总会有宵小之徒为了一夜暴富铤而走险,连不知道具体方位在何处的秦皇陵都有人去打主意,更何况是方位明确的宋帝陵。

  而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北宋帝陵与前朝略有不同。

  唐以前,许多帝陵不立碑,以深埋的方式,将陵寝安在地下,最典型的就是秦皇陵。

  在汉代之后,墓葬逐渐流行“因山为陵,凿山为藏”,这种方式在唐代正式形成制度,唐代皇帝基本都是在山陵凿出自己的墓室,将陵墓藏于深山之中,一来显得有气魄,二来也可以尽量减少盗墓者的光临。当然人的办法是无穷尽的,后面一个作用基本是作废了。

  到了北宋这里,出于当时堪舆风水上的考虑,帝陵没有像唐代帝陵那样凿进深山,而是选在了嵩山对面的丘陵上,北靠着洛水,再往前不远就是黄河。

  加上宋朝南迁之前的七位皇帝的帝陵皆在这里,彼此相隔不远,对心怀歹意的人来说,盗起来还挺方便的呢。

  所以即使附近有民户看守,但宋帝陵的盗墓事件依旧零星发生。

  除了元代,历代得了天下的朝廷都比较注意保护前朝皇帝的陵寝,本朝也不例外。朝廷明令禁止盗陵之事,不过屡禁不止,以往也没有形成什么规模,是以当地官府发现之后把人抓起来也就是了,并没有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

  然而就在最近,就在北宋帝陵所在的巩县,发生了一桩十分古怪而且骇人听闻的事情。

  据说从一年前起,每到深夜时分,附近百姓总会听到从永厚陵和永昭陵那里传来奇怪的声响,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是风声,结果细听之下又发现好像是哭声。

  永厚陵是宋英宗赵曙的陵寝,永昭陵是宋仁宗赵祯的陵寝。

  赵曙是赵祯的继位者,但却不是赵祯的亲生儿子,因为当时赵祯的亲生儿子都死光了,只好从宗室里过继了赵曙。

 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,问题是,三更半夜的,帝陵那里怎么会有哭声?

  宋朝皇帝们都死了多少年了,早就没有孝子贤孙了,就算有,又怎么会选择半夜跑去那里哭灵呢?

 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。

  附近村子的百姓本来就还负有兼职守陵之责,于是在连续好几晚都听见哭声之后,就有几个村民前往永厚陵查看。

  结果这一去,就再也没回来。

  村长这才意识到不妥,一边发动村民前往寻找失踪的人,一边上报巩县官府,官府那边派了人下来,也找了一圈,都没找见失踪的人,帝陵就建在洛河边上,官府猜测这些人可能是在夜里走的时候,不小心掉进河里去了。

  有了定论,此事也就不了了之。

 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哭声没有再响起过,村子仿佛又恢复了宁静,除了那几家死了亲人的村民,大家都已经逐渐淡忘了此事。

  但就在半年前,那个瘆人的哭声又出现了,而且比以往更加大声,隐隐还伴有雷鸣之声,村长不敢大意,连忙又上报官府,巩县县令因为上回的事情,觉得那村长是在小题大做,很不以为然,但因为有帝陵在,还是让县上的捕快带了几个人,去村子查看情况。

  这一查就在永厚陵与永昭陵附近发现两三个盗洞,似乎之前又有盗墓贼看上了这两位皇帝的陵寝,前来光顾过。

  事关帝陵被盗,巩县县令不敢大意,就命几名捕快连同村子里年轻力壮的六个村民一起在帝陵附近蹲守,希望抓住那伙盗墓贼。

  村长虽然年事已高,但他身为一村之长,责无旁贷,也在其中之列。

  第一天过去,帝陵附近静悄悄的,月光如水,旁边就是洛河流淌而过的声音,除此之外,什么也没有,一切都很平静。

  第二天过去,同样如此。

  第三天,出事了。

  三名捕快,六个村民,加上村长,去的时候是十个人。

  但最后只回来了两个。

  一个是捕快,一个是村长。

  一个疯了,一个傻了。

  疯的是捕快,他与村长一前一后,从帝陵附近跑回来,神智混乱,见谁打谁,更别说清醒明白地说句话了,村长则一脸惊恐,浑身鲜血,差不多就快可以去跟捕快作伴了。

  经过大夫的诊断,那捕快是惊吓过度得了失心疯,估计一辈子也就是这样,治不好了,村长虽然年迈力衰,但毕竟经历的事情多,所以反而比年轻人要耐得住一些,休养一段时间,精神也就慢慢地恢复了。

  但只要一提起那天晚上的事情,村长就缄默再三,不肯多说,直到巩县县令亲自过来问话,他才翻来覆去地念叨着“见鬼了”“有怪物”之类的话,问多了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。

  县令没有办法,又觉得此事大有蹊跷,不得不层层上报,直到京城。

  “见鬼?怪物?”

  小院内,唐泛琢磨着这两个字,问道:“是不是盗墓贼在装神弄鬼?”

  隋州摇头:“我也是刚接到此案,上面单凭那县令的一面之词,很难作准,还得亲自去看过方能见分晓。此事身处河南辖内,估计也会由内阁下发刑部调查,到时候说不定还要落在河南清吏司头上。”

  唐泛苦笑:“这看来几乎是必然的了。”

  他又伸了个懒腰:“也好,反正我这人就是天生贱骨头,闲不下来的,镇日坐在衙门里也坐累了,若有机会,倒宁愿下去走一走!”

  隋州沉吟道:“我也打算亲自去一趟。”

  唐泛受宠若惊道:“莫不是隋镇抚使想与我并肩作战?那可真是下官的莫大荣幸了啊!”

  隋州如今虽然只是千户实职,实际上却已经是整个北镇抚司的老大,再往上就是袁彬了,官场上称呼,大家都是习惯往高里喊,是以早就“隋镇抚使”“隋镇抚使”地喊开了。

  当然,话到了唐泛嘴里,怎么都带了点调侃的意味。

  隋州往椅背上一靠,接过阿冬递来的荞麦茶,悠悠道:“并肩作战倒未必,既然是镇抚使,自然是要镇抚四方的,你这五品小官,到时候也须得听我指挥了。”

  这话当然也是开玩笑的意味更多一些。

  唐泛闻言哈哈一笑:“那我可要与你争一争了,你现在是五品武职,我是五品文职,咱们大明自正统之后,向来都是文指挥武的,按照五品文官可以指挥四品武将的原则,就是你们袁老大来了,只怕也得听我指挥啊,要不我手不能提,肩不能挑的,去了能干嘛呢,总不能亲自上阵去抓蟊贼罢?”

  他又朝阿冬挤挤眼:“你说对罢,妹子?”

  阿冬点头:“对。”

  唐泛翘起二郎腿,朝隋州得意道:“有妹子就是好啊,瞧我家阿冬多贴心!”

  阿冬:“我是说隋大哥说得对。”

  唐泛很不满:“你怎么胳膊往外拐呐!”

  阿冬咯咯笑:“当然要往外拐了,大哥你现在的钱可全在隋大哥手上呢,要是没了他,咱们两个不都要去喝西北风了!”

  唐泛忍不住反驳道:“什么全部!我只是给了他一半,每个月不还好给你买菜的钱么!”

  隋州:“那你说说你现在手头有多少钱?”

  见两人四双眼睛齐齐看他,唐泛大言不惭:“男人的私房钱是秘密,不能随便问的!”

  阿冬又问隋州:“隋大哥,那你现在有多少钱?”

  隋州可没有说“不能随便问”,很坦然地道:“去年帮他存了三十两,连之前交给我的三百五十两,一共三百八十两,我之前也有一些积蓄,合计一千四百两左右。”

  阿冬连连惊叹:“隋大哥你好有钱!”

  唐泛忍不住抗议:“我房里还有一幅王希孟的画,比他的一千四百两值钱多了!”

  阿冬一眼道破天机:“那明明是爹娘留给你的!”

  唐泛打了个哈哈:“今天天气可真好啊,那道水晶肴肉寂寞已久,正等着我们大快朵颐,谈钱多俗啊,满嘴铜臭味!”

  阿冬捂着嘴笑:“明明把润笔费偷偷藏在枕头下面没有上交,我还以为你能藏多久呢,结果一转眼又买了一堆闲书!”

  唐泛老脸挂不住:“什么叫没用的闲书,那可是《春秋左传正义》,有钱都买不到的宋版书,我淘了好久才淘来的!”

  阿冬眨眼:“明明还有一本《春潮记》。”

  隋州皱眉:“怎么名字听着有点怪?”

  唐泛有点心虚:“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妖怪志异,别往歪处想了!”

  他不说还好,越描反倒有点越黑。

  隋州:“回头拿来给我看一下。”

  阿冬朝唐泛扮了个鬼脸:“我也要看!”

  唐大人痛心疾首:“上回你拿了我那份《战国志》的稿子还没还我呢!”

  唐大人虽然业余有点时间也会写写闲书以作消遣,也可顺便弄点润笔费,但要说他写的都是风月话本,确实也冤枉了他,像《战国志》,便是他以东周战国时代为背景写的历史演义,因为内容庞杂,他又经常没空,所以写到现在才完成三分之二。

  隋州无辜道:“我还没看完,等看完就还你。”

  唐泛:“你看完是什么时候啊?”

  隋州:“等你保证下次不要偷偷把润笔费藏起来的时候。”

  唐大人恶向胆边生,对这个不平等的制度表示抗议和不满:“那你也没有把钱交给我啊!”

  隋州一句话就结束了所有争议:“但我没有乱花钱的毛病。”

  唐泛:“……”

  哐啷一声,他的自尊心碎了一地。

  这年头官做得越大,在家里的地位反倒越低,这还让不让人活了!

  他要离家出走……

  见他耳朵都仿佛耷拉下来的模样,隋镇抚使难得慈爱地抚摸着好友的狗头:“我不贪你的钱,只是帮你保管起来,谁让你一看到书就见猎心喜,书房都快堆不下了,要克制。”

  唐大人泪流满面。

  话分两头,正如隋州所料,这件案子呈到内阁那边,又被转到皇帝那里,果然连不爱管事的成化帝都被惊动了,他不仅对内阁转达了自己的重视之意,还要求内阁派人联合锦衣卫一并去调查,务必要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,如果确实是有盗墓贼在盗挖帝陵,更要抓起来严惩不贷。

  难道天子一朝开窍,因为死了十四条人命而痛心疾首吗?

  当然不是,只因大家都是皇帝,北宋皇陵被盗,皇帝兔死狐悲,难免想到自己身后去,要是放任不管,万一助长盗墓风气,自己死后也被挖出来那怎么办呢,所以当然要重视严查。

  内阁合计了一下,将此事下发刑部,因为说到底,盗墓案毕竟还是属于刑部的职责范围内。

  理所当然地,身为河南清吏司的领导,唐泛责无旁贷。

  张尚书将唐泛叫过去,让他带着人亲自去,与锦衣卫的人手一道,负责调查此案。

  自从上次唐泛跟梁侍郎对着干之后,张尚书莫名地看他就顺眼起来,不吝于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对唐泛的欣赏之意,唐泛尽管知道这是因为张尚书跟梁侍郎过不去,所以将自己拿来当枪使,但唐泛自己也不是没有得到好处,起码他就借此收服了河南清吏司的人心。

  所以不管怎么说,他跟张蓥之间的关系,是合则双赢,当然,张蓥堂堂一部尚书,想要叫唐泛去做点什么,唐泛也没有推脱的余地。

  为此张蓥特地将唐泛叫到自己的值房里,先是问了几句最近干得怎么样啊,工作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啊,有困难就尽管说,能帮的本部堂都会尽量帮你一把,唐泛当然也要回说多亏大人照拂,一切都很好云云。

  双方扯淡几句,张蓥就进入正题:“宋帝陵被盗的案子,你已经知道了罢?”

  唐泛点点头:“公文已经下发到河南清吏司,下官看过卷宗了。”

  张蓥问:“那你是怎么看的?”

  唐泛道:“恕下官直言,有些棘手。”

  张蓥微微一叹:“是啊,那些村民与官府捕快,未必真是坠河死的,也未必真有什么鬼怪作祟,但对方既然能够连杀十几条人命,若真是人为,想必也是穷凶极恶之徒,这案子确实不好破。不过,”

  他顿了顿:“不管再如何棘手,你都一定要全力以赴,若是此案能够告破,我会上禀阁老们,为你叙功的。”

  唐泛忙道:“下官定当竭尽全力,不敢言功!”

  张蓥忽而又问:“我听说你们背地里,都将我与其他五部尚书戏称为泥塑尚书,是也不是啊?”

  唐泛作愕然状:“此话从何而来,下官却从未听说!”

  张蓥微微一笑:“你就不必装糊涂了,我又没有怪罪你,只是想听听实话罢了。”

  唐泛道:“旁人下官不知,但成化三年,您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宁夏,正是有了您的提倡和主持,宁夏城方才改头换面,由泥土变为砖石所筑,后来您又亲自主持河道,引黄河水灌溉灵州七百余顷农田,惠及生民无数,这数桩德政历历在目,宁夏百姓对您视如再生父母,若您也是泥塑,那满朝文武真没几个能做事的大臣了!”

  是的,张蓥虽然名列泥塑尚书,但他并非一开始就如此,他也曾满腔热血,报效国家,惠泽百姓,他也曾政绩累累,自诩能臣,许多人看到如今喝茶混日子的张尚书,就以为他一直都是喝茶混日子。

  唐泛若不是从隋州那里看到张蓥的履历,也不会知道这位张尚书,曾经也有这么能干上进的一面。

  果不其然,张蓥面露动容之色:“你怎么知道这些?”

  唐泛笑道:“下官的老师丘濬,曾在下官面前多次夸赞张尚书是能臣干吏,听说下官来了刑部之后,便写信要下官多多向您学习!”

  当然,唐泛纯粹是在往自家老师脸上贴金,顺便也给了张蓥一个合理的解释,他总不能说我在锦衣卫那里看过你的履历吧?

  张蓥有些感动,又有些惭愧:“没想到丘琼山对我竟有如此评价,可惜如今廉颇老矣,我已经不是从前的我了!”

  唐泛恳切道:“毁誉臧否,时人说了不算,百年之后,史书定会给部堂一个公正的评价!”

  张蓥久混官场,原本不是那么容易动情的人,但唐泛今天一席话,却说到了他的心坎上,如今人人避祸,得过且过,他官做得越久,看得越多,经历得越多,就越是心灰意冷,索性将往日一腔热血通通埋起,也学别人那样正事不干,成日莳花遛鸟。

  结果别人就将他与殷谦、刘昭那等庸人并列在一块,弄了个“泥塑六尚书”的外号来戏谑他,听得久了,张蓥也麻木了。

  没想到今日,竟然是一个小小的司郎中一语道破他深藏内心的委屈和憋闷,张蓥又怎能不动容?

  有了这一出,两人的关系顿时拉近不少。

  张蓥则直接称呼起唐泛的字:“润青,你别看这桩案子棘手,但它已经在陛下面前留了号的,若是能够办好,于你的仕途前程,那是大有裨益的。”

  显然,张尚书现在已经将唐泛当成半个“自己人”了,否则不至于如此提点他。

  这也不单因为唐泛刚说了一席打开对方心扉的话,而是唐泛在刑部内毫无根基,先前又跟梁侍郎闹翻,他唯一能够依靠的人,也只有张蓥这个尚书了。

  对于这个聪明知进退的年轻官员,张蓥自然生出了栽培之意。

  唐泛果然心会神领,郑重拜谢:“多谢部堂提点,下官一定全力侦办此案!”

  张蓥满意地点点头:“唯一有些不便的就是与锦衣卫一起办案,听说这次北镇抚司的镇抚使也要亲自去,内阁的意思,是让你为正,他为副,你们二人同为钦差。锦衣卫向来特殊,未必肯事事听从你的安排,不过上次你既然能够让锦衣卫帮你调查尹元化经手的那桩案子,想来你们是有些交情的,我就不必为你担心了。”

  唐泛有些不好意思:“上回都是下官莽撞,还给部堂添麻烦了,请部堂恕罪。”

  张蓥笑道:“梁文华那个人素来倨傲,以为刑部是他的一言堂,是该有人杀杀他的锐气了,不过你们毕竟上下尊卑有别,你面对他的时候,还是应该恭谨些为好,别让人抓了把柄。”

  唐泛自然唯唯受教。

  此事宜早不宜晚,宜快不宜慢,跟戴宏明交接好工作,让他在此期间代为掌管河南清吏司,又给他留下两名司员以供差遣,自己则带着尹元化与程文、田宣两名司员,与锦衣卫派出的人手一道前往河南。

  按照规矩,尹元化原本是不需要随行的,作为唐泛的副手,在唐泛不在的时候,反倒应该轮到他来代管河南清吏司,但他也不知道抽的什么风,主动申请跟唐泛一起去,梁侍郎也发话,说此案案情重大,河南清吏司的主副职应该同时前往,以表重视。

  这样一来,反倒便宜了戴宏明,他以主事的身份暂代郎中之职,掌管河南清吏司。

  五月底,一行人离开京师,前往河南府的巩县。

  作者有话要说:

  嘎嘎嘎,这章讲了好多内容~

  我发现我的名字里有个天大的秘密!原来我叫萌溪石,难怪那么萌啊……【读者:( ̄e(# ̄)☆╰╮( ̄▽ ̄///)】

  在明代前中的官场上,有个很显著的特点,虽然也有勾心斗角,但是对于真正的后辈人才,许多前辈官员都会对其适当进行保护,不是为了什么好处,而是希望他们以后能够成为国之栋梁,这是后来官场上根本看不到的,也算是一股清流吧。

  最有名的例子,就是张居正了,大家看他的履历时就可以发现,在当时,有许多人因为他的才能而惊艳,都觉得他会是未来的柱石,在他的升迁路上,给予了保驾护航,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张居正的确没有辜负这些人的厚望,他的确挽救了明朝,成为明朝中兴的功臣。

  蟹蟹跟酒心巧克力一样甜甜蜜蜜的小萌物们,祝大家晚上12点都能淘到自己要的东西!

人物百科 - 体验人物生平趣事!

古诗词 | 唐代诗人 | 宋代诗人 | AV女优 | 明星百科

Copyright© 2017 人物百科

  • 背景: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
  • 字号:   默认